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青海100余人死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来临,公众该如何在震时避险避震、震中自救互救、震后防护防疫?请收下这份指南。 一、震时避险避震 1.一旦发生地震,应尽量保持镇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尽量及时逃往空旷地带。 2.采取正...
一、消毒原则 一般情况下,灾区的环境和物品等应以清洁为主,室内空气以自然通风为主。对重点环境和物品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采用空气消毒器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室外空气无需消毒。 二、预防性消毒重点环境和场所 1.医院的医疗废物存放处、污水,公共厕所及临时诊疗场所。 2.临时避难所和临时安置点(居民聚集居住的场所、室内公共活动场所、公用物品、公共厕所等)环境和物体表面。 3.中小学...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正处于地球两大地震带交接处,地震灾害多发。地震发生后,首要的卫生工作是紧急医学救援,救治伤员,应急安置灾民;同时,还应加强震后的环境卫生工作,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一、卫生评估 降低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首先进行地震区域的卫生评估,为震后的救灾防病提供基础资料。 1. 基本卫生资料评估。地震灾后,应首先收集该地区基础人口资料、卫生设施(人员)可及性资料、...
地震后饮水、食品、住宿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差,苍蝇、老鼠等病媒生物数量也会增加,做好临时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卫生非常重要。为预防疾病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一、腹泻的预防 1. 饮水进行消毒,饮用煮开后的水; 2.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食物要烧熟煮透;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不吃凉拌菜;不捕捉野生动物吃;餐具用后...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蚊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发病于夏秋季节。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 地震灾区即将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适宜媒介蚊虫大量孳生;灾区居民多居住帐篷或其他临时性场所,易受到媒介...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方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临床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如眼睛巩膜、皮肤和尿发黄等。急性甲肝的潜伏期通常为14~49天(平均30天)。 地震发生后,由于灾...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以发热、腮腺和(或)舌下腺肿胀及触痛为特征,可引发脑炎、脑膜炎、听力损失、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通常病人腮腺肿大前1周到肿大后9天均有传染性;在腮腺发生肿胀时,传染性最强。 地震受灾地区居民由于需要集中安置,存在人员聚集、住处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导致流腮...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传染源为病人,包括非典型病人和轻型病人,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儿童。全年均可发病。百日咳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7~10天。 灾区人员多居住在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高,可增加百日咳发病的风险。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发病,应注意: 1.定期做好室内通...
风疹通常表现为轻度发热、出红色斑丘状疹、轻微结膜炎以及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通常病人在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地震受灾地区居民由于需要集中安置,存在人员聚集、住处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导致风疹病毒易于传播,风疹发病不容忽视。灾区居民应注意: 1.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手段,对未患过风疹、未接种或全程接种过风疹疫苗的人,应及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或接种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超过甲流),高发于儿童。病人通常表现为发热、出疹,以及流涕、咳嗽、流泪、眼结膜炎等症状,并可合并肺炎等并发症。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地震灾区居民聚居处由于人多、住处狭小、空气不易流通等因素,麻疹发病和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为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