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 工作动态
2013年十大公共卫生热点评选在京举行
时间:2014-01-30 字体:

 

2014012113:16  新浪健康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4-01-21/1316122210.shtml

 

 

  2014120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举办了2013年十大公共卫生热点评选暨媒体沟通会,权威公共卫生专家与在京的资深主流媒体记者济济一堂,会议邀请专家进行了备选热点解读和点评,并由媒体记者进行了2013年“媒体关注的十大公共卫生热点”的评选。

  该会议也为第三届 “中国公共卫生新视角新闻奖”的评选拉开帷幕,针对会后媒体记者对公共卫生信息的科学传播报道,将组织专家开展评选,并颁发奖项。自2011年以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公共卫生新视角新闻奖”的评选活动,开创了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与权威公共卫生专家就民众关心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对话的重要平台,受到了新闻媒体和公共卫生专家的广泛好评。

  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信息传播学组组长王林主持。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张建中教授介绍中指出,前两年的评选活动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大的影响,评选是公共卫生专业团队与媒体的紧密合作,由媒体记者从其信息传达的专业角度向公众传递公共卫生专家的科学声音,评选真正客观,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健康报社记者通联部孟庆普致辞中指出:作为多年做公共卫生的记者感受到刚刚过去的2013年不平凡,各种事件不断,公共卫生领域也是如此,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救灾防病、乙肝疫苗接种等,有些是良性互动,有些过度解读,有些有报道的疏漏,无论政府和媒体,大家的表现都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积极,媒体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和危机的守望者,都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上,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秘书长施国庆与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管理中心主任崔颖对21个备选公共卫生热点及简介进行了宣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对备选的21个热点进行了逐一解读。他指出,2013年各界人士对10年前防治SARS的场景进行了回顾,媒体大量报道,当年SARS的猖獗流行,为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共卫生课,自此以后,中国公共卫生受到重视,因此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在2013年可以看到中国公共卫生取得的各项进步:例如,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达到95%以上,象征着我国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当年我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成绩,体现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进步,对世界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是中央对全国干部首次提出了要求,这是我国控烟运动的里程碑;国家投入350亿补贴学生营养膳食,3000万青少年受益;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精神卫生法》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说明公共卫生法治的进步;某些城市创造性地开展了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改革,方向对头,难得一试。 

  曾光教授也强调,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不乏健康风险与挑战,如在控烟与反控烟的博弈中,中国政府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十年的控烟效果受到质疑。曾光教授指出,目前有两位社会名人争论转基因食品只是个现象,实际反映出我国就此重大问题决策层疲软,科学界陈诉乏力,未能堂堂正正、有信服力地推出国家发展转基因食品战略。他还就美国塔夫茨大学就 “黄金大米”试验向中国致歉一事指出,黄金大米本身是好东西,问题出在中国保护科研受试者的伦理学屏障脆弱,被人钻了空子,亡羊补牢乃当务之急。 

  曾光教授还对媒体关心的若干最关心热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点评。鉴于在年末岁初掀起的“乙肝疫苗风波”,曾光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疫苗接种后偶发病例、疫苗异常不良反应与疫苗责任事故三者的区别。指出的确发生了媒体对决策者叫停疫苗的过度误读,并导致了对乙肝疫苗接种的严重冲击。追本溯源,曾光教授建议今后要慎用“先叫停、后论证”的决策模式,提倡循证医学决策,发挥流行病学宏观分析的指引作用,积累好并及时用好疾病监测信息。此外,还对媒体提出自律、反思及进步的殷切要求。在对“雾霾与健康”的点评中,曾光教授风趣开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使参会者直面雾霾的严重程度。他重点介绍了国务院治理大气污染的十项措施,并以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雾霾治理的各项有力举措为例,欢呼全国抗击大气污染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出于一向对公众健康的关注,曾光教授还对民众如何在雾霾天气中维护健康,提出了多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曾光教授还就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中关闭活禽市场的不同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倡弘扬在“同一健康”和“零级预防”的理念指引下,遵循“养重于防,养防结合”的原则,做到鸡、鸭、猪分养,以及饲养、屠宰的集约化。面对近期个别省市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例的再度出现,曾光教授呼吁理智看待,媒体和民众不必过度反应。

  经约60位来自50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投票,评选出2013年度媒体关注的中国公共卫生十大新闻热点如下:

  1. 质疑乙肝疫苗接种致死事件的风波

  2. 中国东部地区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公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3. 国务院出台了严格治理大气污染的国十条

  4. 中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4. 我国正式实施《精神卫生法》

  6. 方舟子和崔永元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展开激烈争论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

  8. 中国政府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十周年,控烟效果和进展受质疑

  9. 媒体回顾非典疫情情景,热议中国公共卫生进步

  10. 美国塔夫茨大学就在中国开展“黄金大米”试验致歉

  会上还邀请了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吴宜群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子健副主任、梁晓峰副主任、与免疫规划中心的王华庆副主任进行了控烟、流感防控及疫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讲授,并和与会媒体记者进行了热烈的沟通交流。

  冯子健副主任介绍了秋冬季节流感的预防与控制信息。王华庆副主任针对疫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进行了介绍。

  王华庆研究员在介绍中指出我国在2000年实现无脊灰的目标,麻疹发病率和其他免疫规划相关疾病发病率均降到历史较低水平,预防接种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前一段时间出现疑似乙肝疫苗接种致死事件,导致乙肝疫苗及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下降,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在一些地区出现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流行,也不排除出现暴发的可能,从而会使我们几代人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国外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如尼日利亚因为家长不去接种脊灰疫苗,不仅使这个国家小儿麻痹死灰复燃,而且使该疾病传播到19个已无小儿麻痹的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在传染病发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时候,大家感受不到传染病的威胁,如果忽略疫苗接种,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传染病的暴发。

  王华庆副主任也对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及偶合症做了介绍。我国有独立的疫苗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此进行监测,国务院的条例已经对异常反应做出了明确规定,简单而言就是疫苗合格,操作过程也没有问题,但是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健康损害。接种疫苗之后反应轻微则属于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一般反应都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除了这两个以外还会有一些偶合症等。判断一个疫苗跟疾病是不是有关系,能不能定异常反应的时候,不仅要遵守时间关联原则,还要遵守另外四个原则,包括生物学合理性、关联特异性、关联强度及关联一致性等。这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可能需要很多专家来判断。

  还有10天即将迎来2014年的春节,在公共卫生专家与媒体记者欢聚一堂之际,为倡导全社会改变送烟、敬烟这一社会习惯,努力营造无烟氛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以及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向全国人民发起倡议,倡议不送烟、不敬烟、不劝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并勇于对二手烟说“不”。

  梁晓峰副主任代表五家机构宣读了倡议书。他表示,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有至少69种致癌物、20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吸烟和二手烟能够导致癌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危害。我国作为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送烟、敬烟这一不良社会习惯还有待改善,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这一现象尤其严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社会风气。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礼物传递着对亲朋好友的关爱和祝福。烟草作为健康的无形杀手,送人烟草就等于送人危害。梁晓峰副主任总结过年就是平安、过年就是幸福,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无烟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并再次倡议“过节不送烟、健康过大年”。

  一向活跃在控烟战线,已将控烟融入其生命的吴宜群教授也对我国的控烟形势作了激情洋溢的点评,吴教授指出2013年媒体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的21条备选题中有三条涉及到烟草控制,这说明烟草控制不仅在世界范围内,而且在中国也已经成为媒体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有3亿多吸烟者,7.4亿多二手烟受害者,每年与吸烟相关的死亡超过120万,为了中国广大民众的健康和幸福,中国控烟已经绝对不能再忽视。今年,是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第十年,这十年是政府和各界人士逐步认识烟草危害的十年,是控烟呼声愈来愈强的十年,也是控烟进程缓慢,令人心急如燎的十年。呼声来自各界,控烟收效甚微控烟立法,警示图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提高烟草税价等重要的控烟策略,几乎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控烟的绩效,在全球排名靠后。在这个状况下,媒体及时报道了公共卫生界的忧虑,揭示了中国控烟的现状,无疑对中国控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2013年柳叶刀杂志对中国人口死亡因素的分析结果再次重申了吸烟是要致命的残酷现实。无论关于“低害卷烟”的神话编造得如何美丽,都无法改变如下事实:烟草是当前全球唯一的一种会导致使用者死亡的合法消费品。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保护健康、挽救生命,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国民的健康状况是国家兴旺安危的标志。无烟的室内环境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两办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这是政府加大控烟力度的风向标。“两办”通知的公布,是2013年政府控烟的收官之作,能有这样的收官,我们充满希望,希望控烟这局棋,明年能有更大的进展,媒体能有更好的报道,人民的健康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尊重。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