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原“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始于我所在微量元素硒与克山病的研究,于1987年9月批准建立,2024年2月获批更名。实验室第一任主任是陈孝曙研究员,第二任主任是杨晓光研究员,第三任主任由现任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主任医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陈君石院士担任。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人体营养与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开展相应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1)中国居民营养素需要量;(2)营养素和食物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机制;(3)膳食营养与相关重大疾病;(4)人群营养评估与改善关键技术。近年来,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增添了9名青年PI,并增设了刘爱东副所长及杨丽琛研究员为实验室副主任。
近三年代表性成果:
1.国民营养素需要量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是国内在该领域的创新研究团队,近三年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人群重要营养素需要(2020YFC2006302)”开展了健康老年人和肌肉衰减症老年人蛋白质平均需要量(EAR)和推荐摄入量(RNI)、中老年人能量需要量(EER)研究;探索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镁、硒建议摄入量(PI值)研究;开展了0-6月婴儿胆碱的适宜摄入量(AI值)研究以及中老年人维生素K 适宜摄入值(AI值)研究。
团队相关成果为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关键营养素的修订提供科学证据。已发表第一标注SCI文章22篇。2022年“中国人群膳食铁、锌参考摄入量的研究”获第八届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妇女儿童关键微量营养素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获华夏医学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2. 国民营养改善重大干预技术及策略研究与应用:依托国民膳食营养监测、自然人群队列追踪、膳食模式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营养政策标准研制、干预技术创新推广等重大课题,系统揭示我国膳食结构的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形成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的中国方案;针对超重肥胖、老年肌少症等营养健康问题,建立评价模型,筛选活性物质并进行稳态递送和靶向设计,满足精准个性化的营养健康需求。研究成果获得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