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项目 > 中心成立20周年专题 > 回忆
汪宁:科学研究是疾病预防控制的指明灯
时间:2022-03-03 字体:

 

——讲好疾控故事,用科学引领公众健康

访谈对象:汪宁,访谈及撰稿人:王海雪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生日,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期间,中国公共卫生不断探索奋进,诠释了老一辈疾控人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健康的使命感。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成果的指引,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诚信科研,为疾控事业今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弘扬疾控文化、传承前辈科研精神是我们新一代疾控人的使命。让我们一起走近前辈,聆听教诲。

“疾病预防控制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科学问题。早期的疾病预防控制大多是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展的,但现在科技发达了,科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疾控人应认识到科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所发挥的重要指导价值,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宁教授说。

汪宁教授是一名资深的流行病学专家、艾滋病专家。自1987年起至今,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主持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并长期担任和参与国家及在华国际项目和工作的评审及专家咨询。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汪宁教授深深的体会到科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汪宁教授说,他2003年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国立研究院合作的CIPRA项目,该项目帮助艾防中心建立了标准的科研程序,包括伦理审查过程、现场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分析及论文交流等内容。大大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帮助中心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此后,中心多个团队分别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连续十五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又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得到了锻炼,并荣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参加上述科研项目,中心不仅获得了多项中华预防医学会奖项、发表了重要的科学文章,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及研究生;更重要的是引领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中的人员素质的发展,培养了疾控队伍的科学研究精神,解决了艾滋病预防控制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

“艾滋病与其他疾病不同,在开展与艾滋病相关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政策、伦理、媒体和法律等一些列社会性问题,大大增加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国家对艾滋病防治也很重视,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李克强总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其中一条即为加强科研攻关和药品供应保障,这足以说明科研对于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汪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历程是艰辛的,但取得的成果却是辉煌的。回望我国三十几年的抗艾历史,无数科学研究发现的新成果,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变化、暴露后预防药物的有效性等,均为国家出台或调整艾滋病防治政策策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使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作为一名退休职工,汪宁教授仍旧不忘初心,继续发光发热,不断指导中心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他们的论文质量进行把关,以便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汪宁教授也对年轻职工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一、希望加强专业间沟通、多开展学术交流,信息共享,以更好的利用现有数据,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指导;二、希望中心的年轻人能够独立思考、不断学习、敢于创新、保持自己追求未知的精神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我国艾滋病性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能落地的、被国际认可的防控措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工,汪宁教授宝贵的工作经验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点醒了当前处于迷茫期的我,而且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社会环境变化之快,已导致传统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因此,我们新一辈的艾防人需传承前辈的科研精神,诚实守信、尊重科学、不断创新,接好遏制艾滋“接力棒”,向“零艾滋病”迈进!

被访谈人汪宁简介:汪宁,男,博士,博导,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专家,艾滋病专家。曾多次主持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在艾滋病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访谈人王海雪简介:王海雪,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教育与预防干预室职工,主要从事艾滋病扩大检测相关工作。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